一、广西地域划分?
广西行政区域划分为十四个地级市,分别是:
南宁市、崇左市、柳州市、来宾市、桂林市、梧州市、贺州市、玉林市、贵港市、百色市、河池市、北海市、防城港市、钦州市。
广西首府是南宁市,是全区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、教育、交通的中心。
二、汉代地域划分?
西汉十三州(刺史部)是:朔方 、兖州 、青州 、豫州、徐州 、冀州 、幽州 、并州、扬州 、荆州 、益州、凉州 、交趾。
东汉则是:司隶、兖州、青州、豫州、徐州、冀州、幽州、并州、扬州、荆州、益州、凉州、交州。
三、潮汕地域划分?
狭义的潮汕地区主要指现今的揭阳、潮州和汕头三市范围。而确立现今潮汕三市分立的最近一次潮汕地区行政区域大调整、大变更就发生在1991年。
是年12月7日,国务院批准汕头、潮州两市行政区划调整,汕头市原揭阳、揭西、普宁、惠来4县,另设立揭阳市(地级);将饶平县划归潮州市;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。潮汕行政区划调整后,汕头市选调251名干部(不含省委决定调动的市党政班子成员)到新设潮州、揭阳两市工作,对36名没正当理由,经说服教育仍不服从调动的干部给予处置。当时汕头一批干部的人生轨迹也因之发生重大改变。从此可以看出:当时,无论在政治、经济、文化上,汕头市在三市中是处于老大的位置。
四、关中地域划分?
关中,地名,是指“四关”之内,即东潼关、西散关(大震关)、南武关(蓝关)、北萧关。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,包括西安、宝鸡、咸阳、渭南、铜川、杨凌五市一区,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,常住人口2385.06万(2015年底),位于中国四大地理区划之一的北方地区。
关中南倚秦岭山脉,渭河从中穿过,物华天宝,人杰地灵。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,易守难攻,从战国时起就有“四塞之国”的说法,所以汉代张良用“金城千里”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。战国时期,张仪向秦惠王陈说“连横”之计,就称颂关中“田肥美,民殷富,战车万乘,奋击百贸,沃野千里,蓄积多饶”,并说,“此所谓天府,天下之雄国也”,这比成都平原获得“天府之国”的称谓早了很多。这是因为关中从战国郑国渠修好以后,就成为了物产丰富、帝王建都的风水宝地。
五、陕西地域划分?
陕西行政区划方法
一般依据行政区划界限进行划分。
关中:宝鸡、咸阳、渭南、铜川、西安。
陕南:汉中、安康、商洛。
陕北:榆林、延安。
陕西自然区划方法
陕西省地理国(省)情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的《陕西基本地理省情(2011)》,主要考虑了水文、地貌两个自然要素对三个区域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划分。划分结果与自然区划存在个别差异,主要体现在宝鸡南部部分地区和西安个别地区划为陕南、商洛北部部分地区划为关中、铜川北部与渭南北部划为陕北。各区划面积统计表明,陕北面积最大,陕南次之,关中面积最小。
陕北—关中界线:由西向东依次为黄陵-旬邑分界;印台区玉华镇;宜君县哭泉乡、云梦乡、王石凹镇;印台区-富平县分界;白水县林皋镇、尧禾镇、北塬乡;白水-洛川分界;黄陵-澄城、合阳分界;韩城-合阳分界;韩城市芝阳镇、巍东乡、新城街道、西庄镇、龙门镇。
关中-陕南界线:由西向东为依次为陈仓区-凤县分界;渭滨区-凤县、太白县分界;太白县桃川镇东界、南界;周至县厚畛子镇;周至-佛坪、宁陕分界,户县-宁陕分界;长安区-柞水县分界;蓝田-柞水、商州区分界;洛南县-商州区、丹凤县分界。
六、神墓地域划分?
共有六界,称为大六道,分别是人界、天界,放逐强者的第三界也就是第十八层地狱,太古七君王的故乡斗战圣界,被魔主、独孤败天等人打破的第十七层地狱也就是辰战拥有的残破世界,还有一个不知名称的第六界,全部统称六道
七、神话人间地域划分?
中原文化为主的昆仑神话体系,范围涵盖豫州雍州兖州凉州等地。
以齐鲁文化为主的蓬莱神话体系,范围涵盖青州冀州徐州扬州等地。
以荆楚文化为主的吴楚神话体系,范围涵盖两湖赣浙等地。
以苗黎文化为主的西南神话体系,涵盖巴蜀云贵两广等地。
以宗教文化为主的宗教神话体系,凡有宗教所在,具有分布。
八、绝世武魂地域划分?
龙脉大陆
普通势力:乾元宗、紫阳剑场、狂战学院、龙神府、武动书院、天元皇朝
九大顶尖势力:十方丛林、万兽盟、八荒天门、赢氏、轩辕氏、战神殿、缥渺仙宫、九毒赤练宗、水镜书院
其他势力:炼药师协会、铸造师协会、灭魂殿、东海龙神宫、九毒玄阴殿、万兽群岛、东荒雷家
玄黄中千世界
东荒仙域(超品仙门):大荒主神府
三大顶尖势力:紫薇昊天宫、太一仙宗、万灵长生剑派
九大势力:星河剑派、兽神宗、苍羽仙门、青虹仙门、焚天神宗、五蕴天宗、巨灵神宗、天残神宗、大衍仙门
其他势力:玉虚仙门、玲珑仙宗、射日族、摩柯大悲寺、迦叶红莲寺、竹山魔宗、玄阴仙门、赤鹰家族、太阴仙门、宁云岛、万欲魔宗、沧海福地、龙牙仙门、云龙阁、元南道宗
西荒仙域(超品仙门):归墟仙宗
地理区域
龙脉大陆:中州、东荒、西荒、南荒、北荒
玄黄中千世界:东荒仙域、西荒仙域、南荒仙域、北荒仙域
宇宙:三千大千世界、三千中千世界、三千小千世界
九、仙逆地域划分?
遮天世界观以现实为基础,就是一个宇宙星空,来往以五色祭坛为主,类似传送阵,宇宙中无数星球,星系,星云……有生命的星球很少,大部分都是荒凉星球,很类似现实世界的世界观,这里也有地球,也是21世纪,主角叶凡登泰山,遇到从宇宙而来的九龙拉棺,借此遨游星空,前往宇宙中最大也是最中心的星球——葬帝星——北斗!
十、福建古代地域划分?
福建从远古至清朝各时期的地域划分具体如下:
福建远古属于百越的闽越部落,在《禹贡》属扬州。在周朝为七闽地,春秋以后为闽越国。秦南平百越,置闽中郡。
汉朝时期,汉高祖五年(前202年),承认驺无诸为闽越王于此。汉惠帝三年(前193年),分闽越地,封驺摇为东海王。建元六年(前135年),封驺无诸孙驺丑为闽繇王,复封余善为东越王,元鼎五年(前112年),闽越国叛乱,汉武帝率军平息,并以其地险阻,故迁闽越人于江淮流域,而福建隶属于会稽南部都尉管辖。闽越国北迁之后,自汉始元二年(前85年)汉承认冶县、置东部都尉开始,中经东部都尉从冶县迁到章安(回浦),留下候官管理冶县,隶属于会稽郡,到设立南部都尉,再到建安十二年(207年)正式成立建安郡止,福建都在王朝军事管制之下。
三国时期,属吴国设建安郡,辖建安、南平、将乐、建平(建阳)、东平(松溪)、昭武、吴兴(浦城)以及候官、东安(南安、同安)共9县。
西晋太康三年(282年),拆建安郡为建安、晋安两郡,到梁天监年间(502~519年),又从晋安郡分出一个梁安郡,辖兴化、泉、漳等地。自晋宋至齐梁,福建初属于扬州,至普通六年(525年),福建属下的建安、晋安、南安三郡又归东扬州管辖。陈朝永定时(557~559年),陈武帝为羁縻陈宝应而设“闽州”,这是福建历史上第一个省级建制。州治设在晋安(今福州),下领建、晋、南三郡。天嘉六年(565年),闽州罢,还属东扬州。
隋朝时期,其大业三年(607年),把建安、晋安、南安三郡合并为一,称建安郡;原设置的15个县裁并为四(即闽县、建安、南安、龙溪)。郡治由建安(建瓯)移至闽县。唐武德初年,设泉、建、丰三州,下辖10县。州数和县数均为隋代的二至三倍。
唐朝时期,福建属江南道。景云二年(711年),立闽州都督府,领有闽、建、泉、漳、潮五州。开元十三年(725年),闽州都督府改称福州都督府,隶属于江南东道,为福州名称出现之始。开元二十一年(733年),为加强边防武装力量,设立军事长官经略使。从福州、建州各取一字,名为福建经略军使,与福州都督府并存,这是福建名称出现之始。
五代十国时期,福建先后为闽国、殷国、南唐、吴越各国所据,区划名称几经变迁。后唐长兴四年(933年),王延钧称帝,国号大闽,改元龙启,升福州为长乐府,称东都,领福、泉、建、汀、漳五州。
北宋时期,置福建路,行政区划为福、建、泉、漳、汀、南剑六州及邵武、兴化二军。南宋孝宗时升建州为建宁府。福建路因此包括一府五州二军;府、州、军实际是同一级行政机构,共计8个,故福建号称“八闽”。这时,福建全省有42个县,成为东南全盛之邦。宋景炎元年(1276年),元军攻破宋都临安(今杭州),宋帝赵显被俘。益王赵昰、广王赵昺逃到福州,陆秀夫、陈宜中等拥立赵昰在福州即位,改元景炎,升福州为福安府,定为行都,力图恢复宋室江山。后因王积翁叛变,南剑州失守,福州被元兵攻破,帝昰由朝臣拥戴渡海去广东。
元朝时期,置福建等处行中书省。至元十五年(1278年),置行省于泉州。至元十八年(1281年)迁福州,次年还治泉州。至元二十年(1282年),又徙福州。至元二十二年(1284年),并入江浙行省。至元二十三年(1285年),复置。次年,改行尚书省。至元二十八年(1290年),并入江西。至元二十九年(1291年),仍置行中书省。大德元年(1297年),设福建平海行中书省,徙治泉州。大德三年(1299年)撤销。至正十六年(1356年)复置。
明朝时期,洪武元年(1368年)福建全省八路改为福州、建宁、延平、邵武、兴化、泉州、漳州、汀州八府。洪武九年(1376年),置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。成化九年(1473年),恢复被废为县的福宁州,直隶于布政司。终明一代,福建设八府一州。清顺治二年(1645年)五月,清兵攻下南京,南明弘光皇帝朱由崧被俘杀。郑鸿逵、苏观生等迎唐王朱聿键来闽。六月,朱聿键在福州即皇帝位,建元隆武,改福建为福京、福州为天兴府。翌年,隆武政权覆灭。
清代时期,福建区划继承明制,设福建布政使司。省下辖有福州、兴化、泉州、漳州、延平、建宁、邵武、汀州八府及福宁州。顺治十三年(1656年),郑成功改厦门为“思明州”。康熙元年(1662年),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后,改台湾为东都,设承天府,置天兴、万年两县,又在澎湖设安抚司。郑经治理台湾时,把东都改名东宁,升天兴、万年两县为州。康熙二十三年(1684年),清廷统一台湾后增设台湾府,属福建统辖,下设三县一厅。雍正二年(1724年),升福宁州为福宁府;十二年(1734年),升永春、龙岩两县为直隶州。光绪十一年(1885年),台湾府单独设省。到清末统计,福建省共设有9府、2州、58县、2厅。
在省与府之间还设4个分道作为派出机构:宁福道驻福州,辖福州府、福宁府;兴泉永道驻厦门,辖兴化府、泉州府、永春州;汀漳龙道驻漳州,辖汀州府、漳州府、龙岩州;延建邵道驻南平,辖延平府、建宁府、邵武府。此外,清代在福建设置闽浙总督(驻福州或杭州)和福建巡抚。督、抚原属临时设置,可是后来迄未取消。由于督、抚权力很大,成为全省最高军事、民政长官,原来正式的省一级长官——布政使、按察使,反成属官。另外,清朝还设置管领满洲驻防旗兵的镇守将军,原和地方行政无关,却兼管海关和粮储道、盐法道,遂也成省级官员。